找到相关内容200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

    现世的痛苦;或者是积累功德,为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购买“门券”。北魏时造像风尚十分普遍,从许多造像题刻上看,都带有祈福免灾的功利性目的,或为皇帝造像,希望“皇道赫宁”,“国祚永隆”(见《金石萃编:解伯达、...生存、认识和活动方式,是人类和自然逐渐分离的过程与表现。人类从动物界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适应、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。当人们理性地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,使之成为人类生活中...

    魏承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570090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即阿罗汉虽断人我执、三毒等烦恼结使,尚有习气在,尚有法执,还需进一步磨砺习气,广学多闻,也就是完全转藏识中的习气种子。而对治烦恼与积累功德是一体之两面,转依的前提是对种子的认识,也就是学习一切善法与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四种涅槃

    身、光明身,是佛在因地修行,积累的智慧功德,是福德庄严、不可思议的光明大报身。报身有两种:一种是自受用报身,是佛自己受用的内证法乐之身;另一种是他受用报身,是佛慈悲,为摄引菩萨向上而显现的光明报身,就...,除尽执相的妄习,进而度化众生,积累功德,圆证菩提。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法僧三宝。 (二)真如实相,无可言说。 “真”是真实不虚,“如”是如常不变。真如为万法之体,在染在净,其性不改不变,故曰真如,即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875667.html
  • 关于佛化婚礼的五点争论

    宣传佛法、积累功德的道场。   网友:种下了因,就有了解脱的起点   假设下我们己经成佛,那么该如何度众生是唯一目标,以马基维雅主义者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主义与佛相比,不及佛之万万一,何以故,佛...引导大家在各种各样是生活方式、生产方式中,变成能够符合于佛教的要求。这样的话,才能够使人不断得到提升,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不断地提升。   在一个佛教功德林里面,由密宗大师持松主持了一场佛化婚礼,持松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786372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涅槃会的成立与展开

    实践,可以在巡礼过程中积累功德,而获得死后升天的果报。而且,在四大圣地的基础上,又逐渐演变成八大圣地。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三十八说:   若有净信男子女人,乃至尽形寿,常应系念,生恭敬心。...涅槃经》,强调朝礼四大圣地的功德[20]。因此,在佛陀般涅槃处,建造支提、种菩提树,这是对佛陀最好的纪念方式。 同时,对于佛的怀念追慕,一方面,从当地人的尊敬,发展到各方弟子的远来巡礼;另一方面,涅槃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487345.html
  • 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的影响

    时代,国家施给寺院大量土地和封户,僧侣过着优裕的生活。佛教的信奉者不甚重视佛教关于解脱成佛的理论,而比较重视以积累功德和祈求现实利益为目的的诵经、建寺、造像及写经事业,有的僧人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。总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289947.html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虽然都有积累功德的信仰意义,但北方普及到民众的凿窟造像活动体现更浓重的信仰实践性质,而南方主要是皇室、亲贵、士族舍宅、施财建寺,则提供更多佛教文化发展的场地,体现更多方面的文化内涵。南方许多寺院都成为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峭壁上的文化瑰宝

    最后达到成佛的意愿。藏传佛教把这六个字看作经典的根源,要求信徒循环往复念诵这六字真言,认为如此即可积累功德,“功德圆满”可得解脱。   “据佛教界人士说,人只要连着诵读六字真言一万遍,就可以得到超脱!...基础,对六字真言所体现的观音法力做了如下概括:   此六字咒,摄诸佛密意为其体性,摄八万四千法门为其心髓,摄五部如来及诸秘密主心咒之每一字为其总持陀罗尼。此咒是一切福善功德之本源,一切利乐之基础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069331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按照印度佛教的一般说法,修行解脱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累世修行,不断地积累功德。例如《杂阿含经》中就说:“精勤修习……渐得解脱。”大乘佛教也提出了菩萨修习要经历“十地”的说法。   佛教传人中国内地以后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
  • 六祖禅宗的历史地位与中华文化

    功德,便不可能达致佛境。但是六祖却一语惊人:无论任何人,都可以即世、今生就可求得佛法,“一念即知佛也”。在《坛经》中,六祖不厌其烦地反复表述了这一思想。   第二是六祖学说的“实践悟性”。所谓“实...,今付于汝,仅当受持”。于是,教外别传的旨意,以心换心的微妙法门就由迦叶传下来了。   直到达摩祖师东渡禅法传来中国,当时梁武帝问:“我修了这么多庙,是不是很有功德?”达摩祖师断然回答:“没有!”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40596381.html